道可特绿生活 | 现代的我们还需要读书吗?
“道可特绿生活”是道可特一档旨在构建律师行业绿色执业、健康生活的专题栏目。在这里,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关于健康生活的新鲜信息,营造轻松舒适、自由和谐的文化氛围,分享实用前沿的工作理念和生活方式,为培植“绿林”提供智慧,践行“绿所”释放能量。“绿生活”倡导良性自然的工作状态,探寻本质纯粹的思想信仰,打造有品味、有质感、有温度的文化理念。我们不仅追求极致专业的法律服务,更致力于律师行业的绿色发展,共同开启多元人生。是的,我们在一起!
每年的4月23日都是“世界读书日”,旨在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与写作。前不久,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中显示,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.67本、电子书阅读量为3.32本。这些数据反映了如今大众阅读方式的转变,也同样反映出人们对阅读的忽视。本篇就传统的“读书三段论”来谈谈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
首先,读书不是万能的。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阅读解决。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,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。在小编看来读书可有三个层面的作用:获知,解惑,陶冶情操。
绝大部分人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三观和了解世界的,而学校教育正是通过书本来教授学生,让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;人在人生中难免会有疑惑,知识层面和心理层面的,而书本可以解答你的问题和心理的困惑;精神世界的稀缺使活在物质生活里的人感到空虚,而书本里的故事可以丰富人的内心,拓宽人的见识面,充实人的精神世界。
读书最大的好处之一是能让你用最低的成本去培养你的眼界和格局。马克思关于读书有这么一段话,他说:“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,不可能事事亲为,而且知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继承性,作为人类认知成果的间接作用不容忽视,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者传授的方式获得间接经验,这是发展人类认知的必要途径”。读书可以使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理解这个世界。
那些把读书的意义上升到“可以让人灵魂纯洁”、“可以看到光明”等高度的说法,小编不确定这样说的正确性,或者说这样的说法具有不确定性。没有几个人是抱着净化灵魂的初心来读书的,给读书标榜这样的意义,上到这样的价值高度,很难给人读书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益处的感觉。
其次,读书没有坏处。不读书也没什么坏处,只是太过沉溺于现实世界,容易让人狗苟蝇营。比如你可以通过读一本传记,窥见别人的人生。你可以读一本心理学的书,洞悉自我的处境。你可以读一本历史的书,看刀光剑影明白再辉煌的生命也会尘埃落定。读书,让你在历史、未来、现实、虚空中来回穿梭,然后发现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。
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标榜着“必读书单”的推荐书目,不清楚这些“必读书单”书目的选拔标准是怎样,是依据成功人士推荐?书本销售排行?还是编制人自己认为这些书有所裨益?看了书单,发现其中的书目基本为国内外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经典读本,一本怀孕妈妈指南的书是绝不会进入“必读书单”的,但小编认为,“必读书单”并全非好书。这里的“好”不是指书的内容,而是说能满足读者自己内心需求。这就涉及到什么是好书的概念界定。畅销榜首的书就必定是好书吗?成功人士看的书就一定适合所有人吗?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书在就是坏书吗?答案未必是肯定的。好书之所以好应该是书本的内容或思想符合读者精神世界,满足读者内心的需求,给读者以滋养。好书应该是个相对的概念,它相对的也非坏书。所以应该这样说,能满足读者精神层面需要的书即是好书,不同的读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,所以不能用同一的“必读书单”来将所有人框在一个既定的范围,书的好坏是要靠读者自己来判定的。
人生苦短,书海茫茫,没有哪一本书是你必须读的。每个人的书单不一样,读书是非常私人的事情。
古有朱子所说的“读圣贤书”,大多以功利而读书,也有如毛姆一般“为乐趣而读书”的聪明人。每个人都渴望向上,都愿意贴近比自己聪明的人。而阅读那些写下闪烁着智慧文字的人们的作品,无疑是一种最为便捷的,能站到巨人肩膀上的方式。
在中国改革开放初始,曾经出现过千百万人奔走相告,争读一篇小说的时光。也曾经有人在图书馆把喜爱的、十分抢手的一部几万字的小说手抄下来,为的是可以反复阅读。而当今的人为什么读书少了,或者说不愿意读书了。
我认为是读书的目的性弱了。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创新,互联网使人类同住一个“地球村”,人们有太多种媒介去获知、去解惑、去陶冶情操。网络让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;生活中遇到疑问“百度一下”即可解决;旅行、音乐、影视、运动……,人们陶冶情操的方式远不止读书一种。以前只能从书本知识获取的,现在可以凭借多种介质获得,因此现代人产生了“现代社会还有必要读书”的疑问,发出这些疑问的人也不见得内心世界就不丰富。现代社会缺乏读书的目的性。
“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久没读书,且没有任何负罪感时,你就必须知道,你堕落了。不是说读书本身有多了不起,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,你还有追求,还在奋斗,还有不满,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,另一种生活方式。”关于现代社会还需不需要读书,我认为钱理群教授这段话解释的很具象了。我还想补充的一点是,不用把读书当做多么神圣的事,这样往往让人敬而止步,读书无门槛,人人可读书。读书只是一个习惯,养成这个习惯的人往往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便深陷其中,读书对他们来说便是和吃饭、工作一样平常的事了。还没有发现读书乐趣的人也不必对书产生抵触心理,闲暇时光不妨翻上一翻,说不定就发现了“黄金屋”或是“颜如玉”。
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
往期文章: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可查阅官网。